打入FBI(之二)(2/3)

作品:《致命弱点

招聘fbi的特工!”我语气坚定地说。

“哎呀,杨子,我说我赚钱的智商还是很高的,可说到这些间谍斗争呀,国际政治呀,我就甘拜下风啦,你就不要转弯抹角地在那穷折腾我了。什么一会儿是fbi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招聘华人特工,转眼你又说他们不是招聘特工?!”

“你听我慢慢说。”为了让今后工作合作起来顺利,我得耐心一些开导海鹏。于是我花了大概半个小时详细地解释了特工和线人的区别,分析了fbi和cia借招收特工而物色线人的作法,同时也告诉他美国深层的种族歧视。

美国这个标榜民主自由,人人平等的民族大溶炉与世界其他国家比,确实出类拔萃,不过这并不是说美国就没有种族歧视。就拿华人来说,几个世纪来,他们在美国这块土地上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获得了经济上的巨大成功,可是在政治上,在社会上,美国白人歧视华人乃是不争的事实。华人家庭在有一定经济实力后,也开始重视子女的教育,以及鼓励子女溶入美国的主流社会。上个世纪特别是后五十年,华人在美国的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目前华人又在极积向政界发展,这些本来在美国这个标榜自由竞争的社会里是正常的,特别是在中国作为一个贫穷落后的第三世界的那些年代里,美国的主流社会并不担心。

然而,自从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伴随而起的是中国政治、军事以及国际地位的日益强大,西方白人以及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亚洲人的日本人从鄙视东亚病夫到渐渐害怕,还不失时机地搞出个中国威胁论。伴随着中国威胁论而来的是在美国的华人受到歧视。就象科学家李文和,一个小小的工作不慎案件,却被fbi事先张扬成中国间谍案,纷纷扬扬闹了一两年,最后李文和几乎是无罪释放。这在美国法庭历史上是少有的,因为一般间谍案件都是事先已经收集了大量的证据才立案的,但是对于李文和案件,fbi却一反常态。虽然fbi和美国当局事后都高姿态的道歉,善良的华人也不再追究,甚至连忠厚老实的李文和事后也感叹:“幸亏是在美国,不然,我不坐定牢了?!”然而,大家却没有想到,李文和案件从一开始就是美国高层特别是清一色被美国白人把持的fbi精心设计的陷害事件!

大量的华人涌入美国高科技行业让美国的白人统治者和fbi大为不悦,他们认为,中国日益强大,这些华人又总是无法和中国割断血脉相连,美国目前唯一能够遏制中国强大的不是军事,更不是经济贸易,而是对中国实行严格的科学技术限制!如果这些华人中有人心向北京,把美国的科技成果偷运回中国的话,那么本来目前和美国相差四十年的中国,可能十年,二十年就赶美超英了,这正是美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于是,如何阻止华人在科学技术上帮助中国就成为美国fbi高层心照不宣的当务之急。然而由于美国标榜的自由和公平已经深入人心,fbi要想再展麦卡锡时代的风姿显然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在华人科学家中找一个中国间谍就成为fbi的政治任务。这些年,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这不要紧,就拿工作上有些失误的李文和当替罪羊吧,至于他到底是不是北京的间谍倒是次要的。

李文和案件表面上fbi出来道歉,好象是工作的失误,而实际上这正是fbi杀鸡警猴的策略运用。fbi是在向美国的华人科学精英传达这样的信息,你是华人就得加倍小心!李文和的白人同事和他有同样的失误(拷贝电脑资料),就没有事,但华人李文和就被事先定为间谍,并被关了一年多。其次,fbi也利用了李文和案向那些极积学习科学技术的华人提出暗示,不要进入美国敏感部门,这里不欢迎你。当然华人不进入,白人有的是后代子女进入。李文和案件的这种一举两得之利远远超过fbi出来道歉的表面之失。

我给海鹏讲这件事情是有原因的,如果在间谍和国际斗争中还天真的认为美国人一视同仁,希望天下太平,希望中国富强的话那就会一事无成。我接着讲到fbi招收华人特工的骗局。

中央情报局前几年也公开面向华人招收过特工,但是由于cia性质绝密,所以招收的结果自然也成为绝密。可惜的是,世界上是没有绝对的秘密的。据我得到确切消息的了解,中央情报局最后除了在其外围组织(如研究所、经费公司)象征性的招收了几位第二第三代华人外,真正的华人特工一个都没有。我起先也认为大概是美国当局想让人觉得政府机构都不搞歧视,都实行种族多元化,所以才做做门面功夫,打出广告,敷衍一下,后来通过一些途径了解到,事情完全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原来cia招收特工是假,物色线人是真。

无论是cia还是fbi,这里说的特工和线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所谓特工就是在cia和fbi上班的情报官员,特工是属于政府工作人员。而线人,在cia又称为间谍,只是在fbi和cia内部工作的特工在政府机构外发展的为fbi和cia提供信息或者情报的人员,他们有自己的工作,没有美国政府的编制。特工是堂堂的政府官员,线人不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致命弱点 最新章节打入FBI(之二),网址:https://www.52cxzw.net/137/137607/12.html